最近,“玉林香料 国际滋味”玉林美食文明好市暨香雅阛阓促消费活动在玉林十字街举行,与2024年玉林香博会交相辉映,一起显示了玉林市共同的美食文明根由与香料工业魅力,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一场美食盛宴和文明盛宴。
友昌堂、昌泰堂、国源堂、鹤龄堂、宝和堂、公和泰……现在,走在玉林十字街,在沿街商铺外挂的仿古店肆招牌中,一批中医药老字号招牌赫然在目。
“曾经街坊邻居有个头痛伤风的,都是去这些药铺寻医问药,其时玉林十字街的药铺多过米铺。”家住玉林城区忠功里的刘秀英本年80多岁,说起玉林十字街当年的药铺,浮光掠影。
在解放路古定中心小学门口东侧,有一栋四层高的骑楼,刘秀英和记者说:“这儿便是当年较为知名的药铺‘鹤龄堂’原址”。记者看到,商铺门前的柱子上镶嵌着由政府部门制造的石碑,石碑上刻着“千年古州鬱林老店肆鹤龄堂原址。鹤龄堂为粤商运营家之药材店,开办于民国初年,各类中药材特别是宝贵药材一应俱全,并延聘名医坐诊,远近景仰求医购药者甚众,常常车水马龙。”
关于玉林医药开展前史,在1993年版的《玉林市志》中有记载:清代至民国时期,鬱林、兴业两县城乡遍及开设国药店。1939年两县城乡共有医药店132家,1946年有171家。药材货源分北药和南药:北药多从广州到梧州,经藤县沿北流河而上到北流通鬱林;南药多从南宁运来,集散于鬱林,再转输广东等地。
在周践谟先生编写的文史资料《民国时期鬱林商业和各行业摆卖的分布状况》中,关于玉林城区十字街中药业盛况记载更为详细。据周践谟回想,民国初期鬱林运营熟药的有鹤龄堂、潘保德堂、利济堂、橘香堂、广生堂、恰顺隆等商号。运营生药的有百和、德成、忠实、同顺和、广安、公和泰等商号。
《玉林文明大典》中也有相关记载:民国时期玉林城区较大的医药行有9家,分别是益昌药行、颜真药行、百草堂、万草堂、宝和堂、济众堂、利济堂、彩和堂、公和泰药行。可见其时玉林城区十字街医药行业的富贵。
街头小吃,是一座城市美食文明的共同回想。玉林十字街的公然酒家、吉星楼等酒楼是玉林人耳熟能详的传统酒店老字号。在民国时期,玉林十字街美食摊点的故事趣味十足、精彩纷呈。
文史学者陈修海介绍,民国时期,在十字街的解放路四大粉摊各具特色,声称“四大金刚”。关于这“四大金刚”在玉林民间盛行着四句顺口溜:“周锡赛灯盏,花彝演镬铲,文信比砧板,六芬逞肚腩。”但凡上了年岁的老玉林人,对这段趣味十足的顺口溜,无不津津有味。
关于这“四大金刚”的顺口溜,周擎天先生曾经在玉林文史资料中撰文作了解读——
“周锡以运营宵夜粉摊营生,长于烹饪,在没有电灯年代里,他的摊档上煤油灯特别亮光,亮同白天,全夜市可谓名列前茅,人人都说他大灯赛灯盏(光)。
花彝在夜市粉摊中,享有盛名,尤以当粉菜下锅镬时,镬铲伴炒声响,嘹亮而有节奏,时轻时重,时疏时密,犹如音乐曲调,引得路人纷繁停步欣赏,故有‘花彝演镬铲’之称。
文信粉摊上选用了厚而大的砧板,他拿手斩菜切粉,切法神速,斩下的肉块,件件整齐清楚,斩菜时的砧板声,手起刀落似阵阵乐音,大砧板和动听的砧板声是他摊上的标志,人誉之为‘文信比砧板’。
六芬精巧制造食物,美味可口,其人肥壮,喜形于色,为人处世处处周到,是个现成的活生招牌。每逢夏日,常常上身赤博,摊前站立时,大腹便便,逗人注视惹人发笑。坐下时,宛如一尊大肚佛,慈祥可亲,笑口常开,人们说是一副福相,给人以好形象。这是‘六芬逞肚腩’的由来。”
十字街除了这“四大金刚”粉摊,还有亚星地豆、八仙米粽、白大少香肉、罗四甜品、梁官大米粉、冯五肉蛋、廖六馄饨等各具特色大排档,以及遍及十字街遍地的南江分界勒沟寨卷粉活动摊档……这些美食摊档展示了五光十色的玉林当地特色美食文明。
除了各具特色的大排档,在玉林十字街的吉星楼、兆合商铺的美食同样是其时玉林饮食界的旗号。这些美食老字号曾接待过不少社会名人,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。
坐落十字街解放路中段的吉星楼是其时鬱林城内最高的高楼,吃喝玩乐一应俱全,成为其时达官贵人休闲文娱的首选场所。1920年李宗仁驻守鬱林城,时常在吉星楼与政要名人巨贾外交、吃饭玩乐。
抗战期间广东沦亡后,粤剧名伶马师曾、红线女、唐雪卿、薛觉先……等相继辗转来玉,在玉林十字街大观戏院演艺,邻近的吉星楼是他们常常光临的场所,玉林的当地美食让他们形象深入。
吉星楼的光辉时间是在1937年12月。1993年版《玉林市志》记载,1937年12月6日,上海闻名文明界爱国人士、全国抗日救国会领导人邹韬奋(《抗战》主编)、金仲华、张仲实、钱俊瑞(《理论与实践》主编)、杨东莼、郑振铎、胡愈之、沈兹九(《妇女日子》主编)等一行10多人,撤离上海经广州去重庆,途经鬱林时,在吉星楼吃过晚饭后受爱国学生约请,到省立鬱林中学讲演,讲演完毕后并在十字街的活佛照相馆留影,并逐个为学生签名题词。邹韬奋还写有《桂游回想(三)鬱林的一夜》,刊于《抗战》杂志,又有在重庆刊发题为《热心的女郎》一文,充分肯定鬱林公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心。邹韬奋一行在十字街的讲演、留影和签名题词,鼓励着玉林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,前赴后继。
现在吉星楼等老字号早已不见踪影,它们仅留存在玉林人的坊间回想与前史篇章里。但十字街各种美食盛宴和文明盛宴的精彩活动不会停歇,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不断演出,满意市民游客的休闲旅行需求。
玉林十字街,既承载着前史背景和文明回想,显示着城市文明内在;又连接着市民情感回想枢纽,集聚着城市烟火气、贩子味,文明根由丰盛,现在正以它共同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,精彩永不闭幕。